徐婉玲:如何从故宫文物南迁看两岸文脉相连
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之一,“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”正在神武门展厅展出,100余件(套)档案文献及珍贵文物重现万里归家路。作为该展策展人,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、故宫博物院档案馆(院史陈列馆)副馆长徐婉玲日前接受专访,讲述策展思考与幕后故事,从故宫文物南迁看两岸
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之一,“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”正在神武门展厅展出,100余件(套)档案文献及珍贵文物重现万里归家路。作为该展策展人,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、故宫博物院档案馆(院史陈列馆)副馆长徐婉玲日前接受专访,讲述策展思考与幕后故事,从故宫文物南迁看两岸
编者的话:“一脉文渊,百年传承,万千气象”,605岁的紫禁城今年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100个春秋。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故宫博物院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(以下简称“百年守护”展)的主题,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薪火相传到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。在故宫博物
编者的话:“一脉文渊,百年传承,万千气象”,605岁的紫禁城今年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100个春秋。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故宫博物院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(以下简称“百年守护”展)的主题,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薪火相传到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。在故宫博物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 为避日寇对故宫文物的劫掠,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 。此后,近百万件文物,历时十余年,行程数万里,播迁十余省。故宫人用 “视国宝为生命”的典守精神,让国宝损毁甚微,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物遗产的伟大奇迹。
1925年10月10日,故宫博物院成立。这座历经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禁苑,自此变为向全民开放的文化殿堂。早期的故宫博物院诞生于民族动荡的时代,克服了体制变革、社会经济落后带来的极端困难,并在抗日战争中成功组织文物南迁。
丹墙黄瓦不变,琳琅至宝传承。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,掏出“压箱底”文物瑰宝,连开三大展览,乾隆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同步开放,百年变迁凝练其中。从午门展厅的“百年守护”,到乾隆花园的“天工匠心”,再到神武门的“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”,璀璨多姿的展览,向世界生动呈现中华民族